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实验室动态
本实验室“黄瓜种质创新及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成果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鉴定
时间:2013-07-03  浏览:

    2013年7月2日,教育部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我校园艺学院陈劲枫教授牵头的“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与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黄瓜种质创新及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 成果进行了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常有宏研究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杜永臣研究员、江苏省农委科教处处长姜雪忠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蔡润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杨永华教授以及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陈学好教授等专家组成,我校副校长丁艳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凤权、成果与知识产权处处长朱世桂、园艺学院院长侯喜林出席了鉴定会。鉴定会由方智远院士主持。

    鉴定委员会专家实地考察了位于江浦农场的黄瓜种质资源和育种基地,认真听取了陈劲枫教授作的工作与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认定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甜瓜属远缘杂种的获得和小孢子培养核心技术研究为国际上首创。

    经专家鉴定,在种质创新方面,项目组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实现了甜瓜属栽培黄瓜与野生酸黄瓜的种间杂交,创制了遗传稳定的异源四倍体新物种,以及异源三倍体和单体异附加系。通过种间渐渗途径结合细胞分子遗传学手段,获得了国际上独有的渐渗系1200余份,鉴定出携带野生种抗病抗逆性状的渐渗系80余份,其中高抗霜霉病渐渗系材料11份,抗蔓枯病渐渗系5份,抗南方根结线虫渐渗系2份,拓宽了栽培黄瓜的遗传基础,为黄瓜育种提供了新的重要种质资源。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黄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通过优化培养体系,将子房培养的胚诱导率提高到70%。同时创制出黄瓜同源四倍体、同源三倍体等不同染色体倍性材料,进一步获得4种黄瓜三体材料,建立了基于细胞工程快速创制黄瓜新材料的技术途径。

    在基因发掘方面,项目组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已获得的优异种质材料进行了野生种抗霜霉病、蔓枯病和线虫基因的定位,其中抗蔓枯病基因定位到528kb的范围内。在高抗霜霉病渐渗系中克隆出候选抗性基因CSRGA23和Pto-type RGAs。

    在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方面,该项目培育出不同类型黄瓜新品种(组合)13个,其中4个通过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2篇。目前新品种已在江苏省各地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悉,我国是栽培黄瓜的起源与主要演化地之一。黄瓜是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但其遗传基础非常狭窄,成为黄瓜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瓶颈,种质资源的贫乏也极大地限制了重要性状遗传机制及优异基因的发掘克隆的进程。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黄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体系,发掘优异基因,是促进黄瓜遗传育种发展的关键环节。我校园艺学院陈劲枫教授及团队1989年开始,以远缘杂交和细胞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种质创新和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为根本目标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园艺学院 党委宣传部 作者:娄群峰 许天颖 发稿时间:2013-07-03

© Copyright2011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葫芦科作物种质创新实验室版权所有